"六个抓手"打造我镇村级就业服务管理新模式
一是抓对村级就业指导员的管理。每月召开村级就业指导员例会;每季度对各村指导员的业务工作检查;每年请区人力社保局相关科室对就业指导员进行政策培训。
二是抓对各村服务工作站的建设。加大对村级就业服务工作站的投资建设力度,去年投资扩建巴园子就业服务工作站,今年上半年,又改扩建大臧村、梨园等6个就业服务工作站,明年年底全镇17个村的就业服务工作站全部建成,总计投资200万。
三是抓村支书对就业工作的认识。各村支部书记对就业工作是否重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,今年将就业培训工作列入年底全镇对各村的考核范围,同时加大其他业务工作的考核分值,从而提高开展就业工作效率。
四是抓村级就业指导员考核办法。年初,制定出台了《北臧村镇村级就业指导员考核办法》,改变了以往干与不干一样,年底工资拿平均数的局面,通过平时参会、各项工作完成情况,对指导员实行打分制,年底按分拿工资,不仅调动了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,也推动了工作的开展。
五是抓各村与镇域企业联系平台。利用距生物医药基地企业近的优势,建立"新马六"与基地企业对接平台,村级就业指导员到企业去挖岗位,每月举办专场招聘会,推荐这三个疏解整治村的村民就业。
六是抓工作人员包村一对一联系。社保所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,每人包一个村,与村级就业指导员进行一对一的联系,每一项就业工作落地后,专人一对一的跟进、回访、督办。
"五个逐一"实现我镇农村劳动力档案规范化管理
按照市、区就业部门对劳动力转移就业档案管理要求,北臧村镇严格落实,积极推进档案规范化,从"五个逐一"抓起:
逐一比对基本信息。每个人档案与劳动力系统信息进行比对,对未年检、退休等情况进行标记。
逐一比对保险状态。通过四险系统核查所有人员现保险状态,与档案进行比对,统计出未及时更改就业状态人员,为更新就业状态提供依据。
逐一核实就业状态。村指导员参照保险查询结果与每个人核实就业情况,现就业状态与系统不符合的,通知本人及时到社保科变更状态。
逐一补全存档材料。查看档案对每份档案填写不全、材料不齐、状态未更新等情况逐一进行补全。
逐一按村编码存档:档案按村进行整理、编号、登记、入库,确保档案目录、档案名称、档案存放位置、计算机管理总目录协调一致,以便于清查、使用档案;做好对档案的保管工作。截止六月底,共整理档案3395份。
"四条渠道"推动我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
近期,我镇社保科通过多方位、多渠道、多形式的方式对我镇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全方位摸查,并进行正规化管理。
跑企业:一是以分组形式直接联系就近企业进行走访调查,统计本地劳动力就业数据,普及政策优惠待遇。二是通过给企业、村指导员打电话的形式,了解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。三是与生物医药对接,对本地的劳动力就业转移手续进行统一办理。
开招聘:对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时时跟踪,了解招用本地的用工情况,严格按照招聘一个,坐实一个的原则,落实到位。
督监察:发挥镇级劳动监察作用,排查企业,摸清村内企业招用本地劳动力的具体情况,做到情况清、底数明。
挖新生:通过劳动力系统统计出本地劳动力人员信息,对村级指导员进行开会培训,逐一核查每个人的就业情况,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材料收集,完善劳动力就业转移系统的录入,并严格做到系统与留存档案相一致。截止六月底,北京市劳动力转移就业平台25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,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 50%
"三方联动"改变我镇招聘模式提高求职者就业率
一是建立镇域内企业、生物医药基地企业微信群、QQ群,并由专人负责管理,对有聘需求的企业进行登记、跟踪回访,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,合理安排每周一次或两次招聘会。
二是建立2000多名求职者的微信群、QQ群。每天有专人管理,了解求职者的就业意向,根据需求,开发合适的岗位。
三是建立各村就业指导员微信群、QQ群。每周招聘会的岗位提前发到群里,就业指导员通过村广播站和宣传橱窗告知村民。
上半年共开展招聘会15场,累计2000余人,实现了359人就近就业。
"两种方式"提升我镇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效果
一是集中授课。联系北京新媒体培训学校,在15个项目里挑选适合农民培训的工种,与镇成人学校联合办学,60人以上的培训班次集中在镇成人学校上课,首期叉车班培训70余人。
二是夜间课堂。30人以下培训班,如编织、小菜制作,由大村组织本村不懂啥意思?及附近村的劳动力在本村村委会召开,具体时间根据需求而定,小菜制作基本安排在晚上,既是休闲又学到手艺,大大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。截止6月底,共培训200人。
"一个平台"宣传社保政策方便企业和百姓咨询
官方微信公众号"北臧村镇社保所"正式上线并对外推送信息。结合当前微信普及率高、操作方式简单、信息传播快的特点,主动突破创新,开通了镇社保科微信公众平台,及时向社会公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推送办事指南、就业政策、培训信息以及招聘活动预告等内容;同时,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直接留言,了解办事流程,咨询民生、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,真正实现了"便民服务",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。
|